登录/注册 搜索

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辞旧岁玉载誉返天宇

春金龙携福降人间

    龙,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以龙为祖,唯龙是尊。作为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神异动物,龙体长威严,上天入水,兴云降雨,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吉祥通天的化身。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龙的形象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如同黄河与长江,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更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公元2024年,值此中华传统十二生肖中的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中国文物报社联合60多家文博机构,众筹数百幅祥龙题材的文物艺术品映像,赴各地同步奉展于公众。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大展鲲鹏羽翼,壮怀龙马精神!

微信图片_20240118160209.jpg

来龙去脉——龙形象的诞生与演变

    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神异动物,它的身上凝聚了兽的野性、人的悟性和神的灵性。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已广布于华夏大地。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形象,可以追溯到约8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悠悠岁月流转,龙形象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直至两宋,逐渐定型,同时被人们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形象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明的神秘起源,也能了解到中华文化悠久的发展历程。

微信图片_20240119104151.jpg

微信图片_20240118161407.jpg


龙腾四海——历史文化中的龙

    《尔雅·翼·释龙》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数千年来,龙崇拜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一直影响至今。中国人尊龙为万物之长,视其为沟通天地的神灵,象征着吉祥与神圣。人们借助在器物上雕刻或绘制龙形,在建筑上装饰龙的形象,以此渴望得到上天庇佑,甚至死后希冀借助龙来引导自己的灵魂飞升。在文学典籍、书法绘画之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龙的身影。对自然的崇拜,对升仙的向往,使得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灵物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118162208.jpg

微信图片_20240118162334.jpg

微信图片_20240118162917.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2445.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2747.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2854.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3056.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3939.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4102.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4539.jpg

龙的传人——民俗文化中的龙

    在神话传说中,盘古成龙相,伏羲为龙种,黄帝黄龙体……以此构成了普天下所有中华儿女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人文根据”。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对于龙的崇拜与农耕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诸多民族的重要图腾。人们划龙舟、祈龙雨、舞龙灯……以此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年画、剪纸、刺绣,亦可随处看到龙的形象。时至今日,中国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象征与纽带,并将在未来岁月中成为中国人民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微信图片_20240119095414.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5607.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5854.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095924.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100023.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100437.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100504.jpg

与龙共舞——重返恐龙世界

    作为虚构的神话产物,龙的踪迹我们自然无法寻觅,但在两亿多年前的地球上,却真实存在着一群“以龙之名”的生物,他们广泛分布于七大洲之中,从陆地到天空、海洋,成了当时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作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后世日本学者便将这种名为“Dinosaur (可怕的蜥蜴)”的动物,译作了我们今天广为熟知的“恐龙”。

微信图片_20240119112729.jpg

微信图片_202401191128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