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千家坪遗骸进行取样

发布时间:Apr 25, 2021 | 作者:


42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团队对桂阳千家坪古遗址保存的遗骸进行取样,便于随后用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手法对遗骸进行鉴定和研究。通过鉴定和研究,了解遗址年代、人类迁徙过程、古代人遗传信息动态、古人类和现代人的基因关系,从中提取的数据越多,研究的课题更具有科学依据。

千家坪古遗址位于湖南省桂阳县仁义镇舂陵河畔(湘江大支流)的三都村20113月,在“开展对舂陵江沿河岸进行水上文物调查”时发现千家坪古遗址古遗址南.北端文化堆积较厚,中间地势低洼,文化层较薄。考古工作在遗址北部发现遗址的堆积分有六个文化层,每单个文化层堆积厚度约0.6米—1.5米不等。整个发掘共发现古房址8处,灰坑44个,古墓葬54座,出土陶器100多件,石器500多个。其中,墓葬,绝大多数是商代时期,分布密集,还有重叠;墓葬有直肢(四肢垂直、仰卧式)和屈肢(身体弯屈、侧卧式),少有随葬品。有一奇异墓葬,墓主是个20岁左右的女青年,脚底部有4个男人头颅骨陪葬,近墓主的一个颅骨侧放着,其他3个颅骨是倒放的,即头颅骨顶朝下,口朝上横放。遗址的发掘,对我国古人类的迁移情况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对研究南岭南北新石器至商代时期文化交流的线路和走向以及珠江和长江两地新石器至商代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尤其是在探讨湖南六千前的白陶遗存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微信图片_20210425160529.jpg

对千家坪遗骸进行取样

微信图片_20210423102535.jpg

对千家坪遗骸进行取样并做记录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