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文旅融合,探索和合共生的湖南路径

发布时间:Feb 1, 2019 | 作者:桂阳县文化馆


文旅融合探索和合共生的湖南路径

  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362万人次,成为全国省级博物馆中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宁乡炭河古城开园一年多来,创造2.2亿元经营收入撬动当地10亿元消费,成功点燃长沙文旅市场凤凰县挖掘原生地域文化,“轻资产”运营打造的两部旅游演艺节目2018年实现盈利1700万元,广泛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2019年是湖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元年。1月14日在湖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上,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单位负责人,文化和旅游专家、企业代表、行业协会等共聚一堂碰撞智慧。大家表示体制创新是一个新起点,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更需要发展机制和模式创新。

  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 

  拦门酒、摆手舞……千篇一律的民俗游广受诟病也是文化和旅游割裂发展的写照。民俗文化怎么挖掘乡村旅游如何发展,是业界共有的难题

  凤凰县打造的《苗寨故事》《巫傩神歌》两台接地气的乡村旅游演艺节目得到了市场检验《苗寨故事》由当地苗族群众演绎自己的生活情景,汇集了凤凰县27类苗族生活习俗原汁原味地展示了湘西苗族迁徙史与民族风情。该剧总投资不到300万元却创造了三年半实现门票收入5864万元的票房奇迹。

  成功的秘诀何在?该项目创始人凤凰铭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心介绍归根到底是用融合的思维发展文旅产业。他说:“只有扎根于湘西独有的文化土壤真实展现原住民本真的生活,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游客体验生活的需求。”

  琴岛演艺近年来谋求转型,坚持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拓展客源,走出困境实现售票收入从2015年的900万元到2018年的6.9亿元的逆袭;省博物馆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先试先行

  湖南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把优质资源变资产,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与会各界形成理念共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协同才能并进。

  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市场融合 

  文化旅游市场大有可为企业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政府部门主动参与引导,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正在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正是因为花瑶文化这一灵魂是互通的所以雪峰山旅游打破了地域封锁,在溆浦县为主开发的基础上隆回县、新化县主动融入进来,丰富多彩的雪峰山大花瑶景区正崭露头角”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控人陈黎明表示,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开发文旅项目整合了资源,避免了项目重复建设“雪峰山大花瑶景区”的品牌打造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作用,因此在文旅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给予龙头企业更多政策支持

  无论是策划大师叶文智20余年用文化的力量重现湘西魅力、湖南演艺集团助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还是省旅行社协会牵头开拓湘南入境旅游新市场、中惠旅集团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商,我省文旅企业开拓市场矢志不渝、欣欣向荣

  炭河古城开发公司董事长刘庆丰说文旅消费空间巨大,文旅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等瓶颈亟待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引导,让企业更加有效发挥主导作用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献春表示将认真梳理企业家、专家建议,并形成具体工作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领军企业着力促进产业和市场融合。

  找准文旅融合最大公约数 

  “文化和旅游各有其规律要融合发展也不能忽视独立性,因此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新华社中经社经济智库文旅部主任钟沈军表示,文化做内容旅游做市场,前者要发挥导向引领作用后者应发挥满足消费需求作用。二者应逐步实现产品、服务、监管等融合探索“文化+科技+金融+旅游需求”的叠加规律,释放乘数效应

  “文化的学术性完全覆盖旅游的市场性是有前车之鉴的某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仅仅把遗产装进去,却没有开拓旅游市场导致门罗可雀。”在吉首大学教授张建永看来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尤为重要。他建议文旅融合要从市场路径出发,对文化资源进行甄别、选择和创意具有震撼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等特点的“热文化”,是文旅融合成功的必要条件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是党中央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表示湖南拥有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市场手段和整体联动等优势,要加强和研究制度设计着重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思想观念、工作措施、宣传推介和服务大局上的深度融合,推动湖南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经验。


头像
0/100